《归鸿》以“两航”起义为故事背景,致敬中国民航的奠基人

发布时间:2020-09-10 22:40:44阅读时间:4911
本文导读:悬念迭起、任务冲突性强、以小人物见大时代的谍战剧,不仅“成就”了人物,也让这一类型剧一直在荧屏之中备受推崇。但与此同时,如何在层出不穷的谍战剧中求新求变,也一直是摆在影视制作人面前的大难题。正

  悬念迭起、任务冲突性强、以小人物见大时代的谍战剧,不仅“成就”了人物,也让这一类型剧一直在荧屏之中备受推崇。但与此同时,如何在层出不穷的谍战剧中求新求变,也一直是摆在影视制作人面前的大难题。

  正在江苏卫视热播的《归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该剧由刘飚执导,凌潇肃、刘一含、富大龙、邵峰、陈逸恒、冯恩鹤领衔主演,用艺术化的手法真实努力还原“两航”起义那段不为人知的岁月。在“两航”起义70周年之际,《归鸿》的播出,显得格外应景。

  用一部“行业第一”,

  纪念“两航”起义70周年

  11月8日,纪念“两航”起义7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两航”起义人员代表及家属共160余人参加座谈会。“两航”起义人员代表、民航局原局长胡逸洲,原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两航”起义策动者罗青长之子罗援,“两航”起义人员代表陆家沂和张伯平分别发言,讲述了当年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表达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和对民航事业的关切之情。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原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和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率领2000多名员工在香港起义,两家公司的12架飞机胜利飞抵北京、天津,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两航”起义的爱国壮举,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和新中国民航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而站在历史科普的角度,《归鸿》用艺术化的手法第一次将“两航”起义搬上电视荧屏,让许许多多对此知之甚少的观众,第一次了解了这项爱国壮举,并为之深受触动。对于影视剧行业而言,作为业内第一部航空谍战剧,《归鸿》为谍战剧的产出提供了一个更为新鲜的视角。该剧由北京金天地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弘华创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起,首先邀请到张多,宋凌云,雷鸣三位金牌编剧联手打磨剧本,随后又邀请金牌导演刘飚加盟,组建起一支“好制片人+好编剧+好导演”的“三好团队”。这支主创团队确实可谓实力不俗,首播CSM59城1.32%的收视率便是最好的证明。

  用影视作品的表达,

  向两航起义的英雄致敬

  对于历史迷刘飚而言,之所以想要执导这样一部开行业先河的航空谍战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了许多英雄的感染,“站在和平的时代回望过去,我们是否还能理解那些无悔的选择和赴死的精神?站在静好的当下追问未来,我们一定还要追求为祖国将事业升华为信仰的热血和魂魄。创作《归鸿》,致敬这些英雄,是永志不忘,也是继往开来,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以历史事件为故事背景的《归鸿》,其前期筹备难度其实不小。一方面,是剧本力求真实。为此,三位编剧花费了3年时间,查阅了半屋子的资料,拜访了不少相关人士,才浓缩了这样一个以聂云开为主线的人物故事。“我们到了航空博物馆,听一些民航的老同志讲‘两航’起义。这种缅怀,真的直抵人心。”刘飚表示。

  另一方面,是“度”的拿捏。在《归鸿》中出现了国家级领导人下达命令的场面,这在谍战剧中还尚属首次。再比如,这部剧还用浓墨重彩的笔调,对人的精神世界深处进行开掘。“关于牺牲,关于生死,我们有很多场景在探讨这个话题。”在刘飚看来,放大个人生死,其实更凸显了他们牺牲的价值,也更彰显了整个民族“向死而生”的勇气与胆魄。

  用80个连续大夜,

  呈现最精益求精的品质保证

  电视剧《归鸿》播出之后,在网络平台上收获了各种各样的点赞。有的观众,把赞美给了聂云开等人背后的故事,称他们是中国民航事业的奠基人,是新中国的脊梁。有的观众,把掌声送给了演员,“航母级”的演职人员缔造了顶级的飙戏场面。也有的观众,或者说是“技术流”们,即便用最苛刻的眼光审视着《归鸿》的后期制作,也无不心悦诚服打出了高分。而这一切,都源于刘飚及其团队,对品质始终如一的追求。

  据了解,《归鸿》是在横店影视城拍摄完成的,但是全体演职人员却无一例外的“日夜颠倒”。“为了追求细节的真实、声音的真实、情景的真实,我们所有场景都是晚上打灯拍摄的,演员们连续熬了80个大夜。”下午三四点开始化妆,五六点进棚拍摄,然后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公鸡打鸣收工,这就是近80天时间里,绝大多数演员的工作时间表。日落而作,日出而息,“反常态”的工作模式保证了现场收音,也让刘飚心中设想的完美的艺术效果不至于打折扣。

  “当时横店的群众演员,都不愿意加入我们剧组。”由于拍摄工作需要“倒时差”,《归鸿》剧组受到了来自群演的“嫌弃”。而“嫌弃”他们的,其实不止群演,还有横店的道具库。

  主创团队前期参考了几十万张图片,大到飞机模型、型号,小到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都尽量还原1940年代。“当时横店的道具库看到我们都头大,因为全都要真的。”对服化道看似偏执的严苛,其实无一不透着电视人追求卓越的初心。“在我看来,尊重历史,真实客观地记录历史,就是对历史和无名英雄们最好的敬畏。”刘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