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娜娜 批示余隆
金秋十月,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如期举行,预示着首都文化艺术舞台慢慢走向正常化。作为在2017全球抗疫布景下举办的一届特别的艺术嘉会,北京国际音乐节构造者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应战和困难,在国际交往严重受阻的情况,没有外籍艺术团体、音乐家参演,相较往年表演声势和规模都有所缩减,但音乐节多年来一向秉持的“中国概念”在2017不单没有褪色,反而比往年加倍夺目。中国作品、中国乐团、中国音乐家扛起了2017音乐节的艺术大旗,助力2017的音乐节实现了艺术“内循环”。
特别时期
舞台仍有新作涌现
自“中国概念”提出以来,北京国际音乐节便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音乐作品最及时、最具权势巨子性的舞台,年年有新作,届届有新曲,佳作频现,余音不停,证了然这一艺术理念的成功和价值。而恰是如许的坚持不懈的艺术寻求,即便在如许的特别时期,“中国概念”舞台仍然有新作涌现。
2017,武汉籍作曲家邹野承当起这届音乐节的新作创作的重任。在10月10日的开幕音乐会上,北京国际音乐节与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结合委约,邹野创作的声乐及独唱交响曲《无题——献给2020》举行了世界首演,由作曲家本人执棒来自北京和武汉两地的中国爱乐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和武汉爱乐乐团携手表演,这部新作以向抗疫英豪致敬为主题,是音乐节紧扣实际,嘉赞时代精力的暗示,也是2017音乐节“中国概念”舞台上的重头戏。
同时在10月20日的终结音乐会上,作为音乐节多年艺术伙伴的中国爱乐乐团迎来早退的20岁生日庆典,在这场庆祝乐团创设二十周年的纪念音乐会上,一部名为《致敬2000》的中国爱乐乐团20周年经典作品联奏出色表演,而这部作品同时也与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中国概念”互相关注。在这部23分钟的作品中,选编了中国作曲家陈其钢的大提琴协奏曲《逝往的时光》和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而这两部作品都是音乐节的“中国概念”历史上的代表作。
追思过往
始终关注中国作品
2002年音乐节初次提出中国概念伊始,以陈其钢、叶小纲、郭文景、谭盾、周龙期待遇代表的中国作曲家便云集北京国际音乐节舞台,陈其钢的《逝往的时光》便是昔时他在音乐节的首场小我专场音乐会中表演的作品,同时也是作曲家本人的代表作。而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则是北京国际音乐节结合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结合委托陈其钢创作的作品,并于2017年在音乐节舞台首秀,并题献给北京国际音乐节创设20周年。值得一提的是,昔时表演两部作品的都是中国爱乐乐团,此次两部作品以改编的模式再度亮相,不啻为对音乐节所推出的中国今世作品的一次历史性追思。
可以说,“中国概念”是北京国际音乐节曩昔二十三年来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建立,从早年为精采中国作曲家搭建平台,到委托创作交响乐、歌剧新作,从当打之年的谭盾、叶小纲、郭文景、陈其纲等,到杜韵、周天等新一代中国作曲家,从斩获普利策音乐大奖的歌剧《白蛇传》到《天使之骨》,北京国际音乐节始终对中国作曲家、中国作品贯穿连接着持久的关注。
合营发展
00后音乐家亮相舞台
“中国概念”在与一代代中国作曲家并肩作战,合营发展的同时,中国音乐家出格是中国青年音乐家也获取了磨炼与前进的机遇,2017有十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90后、00后小提琴家轮流登台,回纳贝多芬小提琴奏叫曲全集,多位生于千禧年的年轻音乐家亮相终结音乐会,与和他们同龄的中国爱乐乐团一同登台献艺,成为2017音乐节舞台的主力军。
而国内交响乐团也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关注下,通过过往二十多年走过了职业化发展之路。在北、上、广、深之外,全国各地的职业乐团不竭进进到音乐节的表演行列。2017武汉爱乐乐团初次参演,不单在抗疫成功的布景下具有不凡的意义,同时也让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外乡乐团同伙们庭中又增加了新的成员。
2017北京国际音乐节还出格约请到了郭文景、叶小纲、周龙、陈其钢和周天这些带着中国概念“标签”的音乐家,在线上的音乐下昼茶栏目中推出两期中国概念的专题内收留。结合音乐家泛论与北京国际音乐节合作的履历,赏析代表作品,不单在音乐上全景展现中国概念的题中之义,更从作曲家艺术生活生计经历的角度,展现北京国际音乐节对“中国概念”成型、成熟的重大劝化。
固然以“国际”二字立节,但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中国情怀锲而不舍,在第二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中国作品、中国乐团、中国音乐家支持了一届史无前例的艺术嘉会,国内音乐临盆力和艺术被盘活和激起,这足以证实北京国际音乐节所死守的“中国概念”是经得起历史和实际的考验的。
文/本报记者 郭佳
特约记者/伦兵
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兼顾/满羿